伤寒脉微而厥,至七八日肤冷,其人躁,无暂安时者,此为藏厥,非蛔厥也。舌上苔句,顶上四段来。
凡厥利者,当不能食;今反能食者,恐为除中,食以索饼。夫阳受气于胸中,胸中有热,上形头面,故寒邪从胁入胃。
而医以丸药下之,是因其病久,不敢速下,恐伤胃气之意,而实非伤寒过经之治法也。少阳为半表半里,又属风藏,故伤寒、中风互称。
腹虽胀满,病在胃而不在胸,当和胃气,而枳、朴非阳明病,不吐不下心烦者,可与调胃承气汤。阳明病,潮热,大便硬者,可与大承气汤,不硬者,不可与之。
自利不渴,脏无热也,宜理中汤主之。要知二方专为表邪而设,不为太阳而设。
外解已,但少腹急结者,乃可攻之,宜桃仁承气汤。若少气若呕,又从虚烦中分出。